社工百科网
欢迎光临社会工作百科网,诚邀你的参与共建社工百科好助手!
社工百科网是社会工作信息网—网络联盟大力打造的社工百科网站,是目前为止免费开放的、案例最全的百科网站。本网站提供社工知识、社工新闻、社工案例、社工项目等各类社工知识,致力于为社工提供各类知识、案例参考,促进社工发展。是实行免费注册,免费使用各项资源的公益网站。在此向社会各界招收志愿者,诚邀各位为本网站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贡献各位的力量。社工的发展离不开你我的支持!
社工百科网建设团队
2009.11.11
社工百科网
欢迎光临社会工作百科网,诚邀你的参与共建社工百科好助手!
社工百科网是社会工作信息网—网络联盟大力打造的社工百科网站,是目前为止免费开放的、案例最全的百科网站。本网站提供社工知识、社工新闻、社工案例、社工项目等各类社工知识,致力于为社工提供各类知识、案例参考,促进社工发展。是实行免费注册,免费使用各项资源的公益网站。在此向社会各界招收志愿者,诚邀各位为本网站的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贡献各位的力量。社工的发展离不开你我的支持!
社工百科网建设团队
2009.11.11
社工百科网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社工百科网

社工百科网——社会工作专业百科全书
 
首页首页  相册相册  Latest imagesLatest images  搜索搜索  注册注册  登录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登录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 
:: 找回我的密码
最新主题
» 2015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成绩开始查询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五 八月 14, 2015 4:43 pm 由 刘敏君

» 2015年社工考试新教材重点总结资料-百度云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一 三月 30, 2015 4:16 pm 由 刘敏君

» 2015社会工作者考试新教材变化、新大纲、百度云盘资料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三 三月 25, 2015 2:43 pm 由 刘敏君

» 2015社会工作者报名开始,电子书视频课件分享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四 三月 05, 2015 2:22 pm 由 刘敏君

» 社会工作者考试教材pdf电子版下载(2014年版)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一 一月 12, 2015 3:32 pm 由 刘敏君

» 2015年社工报考即将开始,学习资料分享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六 一月 03, 2015 4:21 pm 由 刘敏君

» 社工百科字典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六 十二月 20, 2014 3:24 pm 由 小蜜蜂

» 2015社工备考注意:2014年全科目真题已发布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一 十二月 08, 2014 3:43 pm 由 刘敏君

» 人社厅已公布2015年度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二 十一月 18, 2014 3:40 pm 由 刘敏君

有谁在线?
总计有6位用户在线:: 0位注册用户, 0位隐身和 6位游客



用户同时在线最高记录是62人在周四 九月 05, 2019 3:07 am
三月 2024
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日历日历
最优秀的发帖人
Admin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shgzxxw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刘敏君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依伊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金银花1209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魏新强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枫亭ivy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邬雪娇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o卡卡西o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小蜜蜂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lcap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ing_bar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Vote_rcap 
投票
合作伙伴
社会工作信息网
社工俱乐部
酷优站
百度站
网易站
新浪站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向下 
作者留言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86
注册日期 : 09-11-10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
帖子主题: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日 三月 28, 2010 7:35 pm

倡 议 书
各位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
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的拳拳之心。面对自然灾害,全国人员与灾区人民团结在一起,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投入了救灾工作。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我们对这场灾害对灾区人民的身体和心理上伤害感到非常痛心,我们也非常希望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为灾区人民***我们的力量。很多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积极请缨,希望奔赴灾区参与救援工作。我们为此非常感动!
面对当前情况,中国心理学会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参与灾区人员的心理救援工作。中国心理学会将在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周密的组织下,在灾后的不同阶段,根据灾区人民的需要,积极组织有关专业力量奔赴灾区,科学而有效地参与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注意到:目前有很多专业人员面对灾情非常揪心,希望在第一时间奔赴救援,这种热情和愿望是非常好的,我们非常感动。但是,国内外和台湾省的有关研究和临床经验表明:在地震后不同的时间阶段救援的重点不同,地震后头一周救人是重点、头三个月内救灾、安顿和心理安慰是重点,心理问题和疾病将会在地震后三个月后逐渐显现和增加;在特别的节日,如中秋、过年、清明、周年祭等,自杀的机率增加;地震带来的心理创伤将在不同的人群中以不同的形式持续存在多年。
目前,中国心理学会将重点支援四川的心理专业人员在灾区成立心理救援站,并对有关工作人员做专业培训,内容包括了解灾民心理、PTSD、干预策略和方法(包括各种可能的治疗)、对救援人员,如军人、医护人员、社会救援人士和大众进行心理教育,预防可能产生的替代性创伤。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的根据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派遣相关专家积极投入救援工作。
面对灾害,中国心理学会号召全国心理学工作者、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人员做出以下职业承诺:
1) 科学、冷静、有组织和计划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杜绝鲁莽地心理救助行为;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组织下,遵从科学的规律,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积极参加有关灾难心理救助的相关培训或继续教育,做到有准备地去进行救助工作,在职业伦理和科学指引下,不盲目、有头脑、不逞一时之勇。
3) 在进行心理援助工作中,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救助、科学地避免和减少替代性创伤,用最大的热情做好长期救助工作的准备。
各位专业同道,面对灾害,我们在正视和积极处理我们的悲哀和伤痛的同时,一定要冷静、有序、有组织、有计划、科学地进行有关心理救援工作!我们意识到科学地做好为灾区人员心理创伤救助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获取有关资源,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更科学的知识、更有效的技术、冷静的做好长期心理救援工作的准备!
让我们团结起来,在科学的引导和有序的组织下,为灾区人民的心理援救工作做出自己最大、最长期的贡献!
中国心理学会
2008-5-15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hehuigongzuo.fengbb.net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86
注册日期 : 09-11-10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日 三月 28, 2010 7:36 pm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1、 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 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4)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和朋友一同分担悲痛
(5)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自己的痛苦,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6)不要阻止亲友对伤痛的诉说,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7)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起去分担痛苦。
5、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作为陪伴者,我们可以学习哪些与灾难幸存者交谈的技巧?
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
要说:
•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 这不是你的错。
•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很好的反应。
•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是发疯了。
• 事情可能不会总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 你会走出来的。
•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 你应该要将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6、我没有救下我的亲人,如何减少负罪感?
在严重的灾难之后,人们比较容易出现内疚或负罪感。人们会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那个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来避免亲人的死亡。亲人死亡对幸存者而言是一种严重的丧失,因此有上述提到的负罪感是一种正常的反应。通常这些反应都会在一个月之内缓解,若一个月后,这种负罪感仍强烈存在,则需要寻找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7、亲人丧失后,该如何承受突如其来的丧亲之痛?
丧失亲人之后,通常都会经历如下四个心理反应过程:
(1)休克期:可能会出现情感麻木,否认丧失亲人的事实;
(2)埋怨:有些人会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救出亲人,有些人会愤怒,对灾难造成的亲人丧失感到非常生气;
(3)抑郁期:有些人会出现情绪低落,不愿意见人,特别是丧失了孩子的家长特别不愿意看到与自己孩子同龄的儿童;有些人什么都不想干,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夜间噩梦,失眠等;
(4)恢复期:不再做噩梦, 开始适应新生活。
在居丧过程中,可有以下一些心理自助方法:
(1)对于丧亲者而言,出现以上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若如上反应持续时间超过半年或者过于强烈,则应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2)应当尝试表达哀伤、自责、愤怒等情绪。哭泣、向他人倾诉、写日记等方式都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3)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帮助和支持,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要,让大家一同分担悲痛。
8、灾难后,如何帮助我们的孩子们?
本次地震中不少儿童遭受了严重的创伤。除了需要应对外伤、饥饿、寒冷等他们不熟悉的情况外,儿童同样会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由于儿童比成人更为脆弱,因此此时更需要关注儿童的反应,及时地保护儿童。
首先,需要留意孩子的如下反应:(1)情绪反应:感到恐惧、害怕,有的会哭泣,有紧张、担忧、迷茫、无助的表情;有的逃生出来的孩子会因为同学老师的伤亡产生自责;警觉性增高,如难以入睡、浅睡多梦易惊醒;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哮喘、荨麻疹等,这可能是紧张焦虑的情绪对身体造成的伤害。(2)行为反应:发脾气、攻击行为;过于害怕离开父母或亲人,怕独处;有些长大的孩子好像又变小了,出现遗尿、吮手指、要求喂饭和帮助穿衣等幼稚行为;有些儿童会情绪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容易与其他人发生矛盾等。
其次,需要更为关注以下可能在灾害中更容易受到心理伤害的儿童:在地震中身体受伤的儿童;以往遭受过灾难或创伤事件的儿童;女童;患躯体疾病、残疾的儿童,包括智力障碍儿童;或者以前曾经有过情绪、行为问题的儿童;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儿童。
第三,在保证儿童身体和环境安全、预防潜在的危险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优先保证儿童身体安全,对于受伤儿童立即给予医疗救护;(2)优先给儿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安全食品以及夜间保暖;(3)尽量把儿童安置在远离灾难现场和嘈杂混乱的场所,避免孩子走失或因环境拥挤不能入睡;(4)要指导孩子观看新闻报道,因为低年龄儿童可能会对电视画面中重现的镜头感到害怕和恐惧。鼓励孩子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灾区灾民的关爱,不鼓励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情。
第四,在心理保护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表达:鼓励并倾听儿童说话,允许他们哭泣,尽量不唠叨孩子,告诉孩子担心甚至害怕都是正常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玩游戏,不要强求儿童表现勇敢或镇静;(2)多做解释:不要批评儿童那些出现幼稚行为的孩子,这些暂时出现的“长大又变小了的行为”,是儿童对突发灾难对常见的心理反应。对孩子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同时要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地震会过去,政府会安排大人来帮助我们,帮我们重建家园。(3)本次灾情重大,直接受影响的孩子多,要及时发现问题,积极请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必要时进行治疗,避免问题延续。(4)成年人应尽量不要在儿童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过度恐惧、焦虑等情绪和行为,及时处理自己的压力和调整情绪。成年人稳定的情绪、坚强的信心、积极的生活态度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5)如果儿童因为受灾引起的心理问题持续存在,应该及时到医院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就诊。
附:保护受灾儿童简单口诀:
先医疗,救生命;保温暖,供饮食;
睡好觉、防丢失;防疫病,手勤洗;
找玩具,讲故事;莫惊恐,多解释;
鼓信心,要重视;指导下,看电视。
心烦躁,情绪低;找医生,健心理。
(摘自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抗震救灾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9、我一直无法安睡,处于惊恐中,我该怎么办?
地震之后,出现恐惧、担心、失眠等心理反应是正常的。个别人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有的人会凭空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与自己说话或者命令自己做事,比如把衣服脱掉,把东西给人等等;还有的人凭空怀疑周围的人是坏人,要抢劫或谋害自己,因此感到十分害怕恐惧;还有的人感觉周围变得不清晰,不真实,如在梦中,走到危险的地方也没有察觉。还可能出现幻觉,“看到”去世的亲人、“听到”不在身边的亲人的呼唤。他们经常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噩梦频频,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这些急性应激反应一般在灾难发生后48-72小时后逐渐减轻,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出现这些情况,首先应当尽可能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其次应当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另外,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但是少部分人在遭遇灾难后的心理反应则会延续数月、数年,而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灾后尽管时过境迁,他们仍睹物思人、触景生情,灾难片段在脑海中、梦中反复闪现,甚至不愿在原来的环境中生活,不愿和人交往,表现的过于警觉等。若有上述情况发生,则需要寻求心理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部分摘自中国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心理自救互救宣传手册二:抗震救灾中儿童心理应激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10、如何判断自己和家人必须去找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
如前所述,人们在严重灾难之后,通常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诸如恐惧、悲伤、愤怒等正常的心理应激反应。但若体验到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或者同时具有如下表现,严重影响了工作与生活,则可能需要寻求心理卫生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
(1)彻底麻木、没有情感反应、经常发呆,对现实有强烈的不真实感,对创伤事件部分或全部失去记忆;
(2)脑海中或者梦中持续出现灾难现场的画面,并且感到非常痛苦;
(3)回避跟灾难有关的话题、场所、活动,对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4)经常出现难以入睡、注意力不集中、警觉过高以及过分的惊吓反应。
此外,若上述反应并不强烈,但持续时间长,也应当注意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除了上述情况之外,有些人可能还会表现出其他心理问题,包括酗酒、性格改变等等,这些情况均应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

如何避免套话

不应该说的
应该说的
时间能治愈一切。

你一定会感到这痛苦永远无法忘记。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想开点儿。
这真是难以承受的痛苦。
你深爱的人可以安息了。
你深爱的人不再痛苦,但我知道你在遭受痛苦。
上帝不会再给我们难以承受的打击了。
这对你来说一定很难面对。
别哭了。

哭吧,你尽情地哭吧!
我了解你的感受。

我无法想象你此刻的感受,我只想让你知道我是多么的在乎。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请允许我做任何对你有帮助的事情。
如果需要我做什么,请告诉我。
告诉我你的电话,我会给你打电话,看能帮你什么忙。


失亲者的正当权利(J.C.科尔夫)

1、 别让我做我不愿做的事;
2、 让我痛哭一场;
3、 请允许我谈论死者;
4、 别催促我快做决定;
5、 即使我举止失常,也要耐心待我;
6、 让我看到你同样处于悲痛之中;
7、 我发怒时,请相信我是真怒了;
8、 别对我说些空洞的陈词滥调;
9、 请倾听我的诉说;
10、 失礼、鲁莽、轻率之处,还请原谅。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hehuigongzuo.fengbb.net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86
注册日期 : 09-11-10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日 三月 28, 2010 7:40 pm

面对哀伤痛苦的十个秘诀与调适1. 了解这种情绪冲击需要一段时间调适,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感受
、发泄情绪。
2. 维持日常生活的规律,饮食、睡眠正常。
3. 不要孤立自己,多与亲戚、朋友、邻居、同事保持联系,谈论自己
的感受。
4. 避免不恰当的发泄情绪:酗酒、乱发脾气、自虐、虐待别人。
5. 把心中的忧郁、愤怒、紧张等情绪逐渐消除、发泄,这些负面的情绪对人生有极大的伤害。
6. 接受过世的事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7. 从怀念过世者当中转移到如何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他末完成的心愿,为家庭社会贡献心力。
8. 宗教可以帮助人们面对死亡。
9. 逐渐让过世者慢慢离开我们,在世的人需要继续人生的路程。
10. 情绪的失落可以寻找另外的人、事、物来取代。
  如果哀伤的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超过4-6周、影响到日常生活功能、或有许多情绪存在时,需要转介精神医疗专业人员接受心理治疗,以免妨碍他的人生发展。通常是跟过世者关系密切、人格脆弱、年龄较轻、情绪障碍的人需要悲伤辅导。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hehuigongzuo.fengbb.net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86
注册日期 : 09-11-10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日 三月 28, 2010 7:41 pm

震后心理辅导手册


一、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
‧发抖或抽筋
‧失眠
‧呼吸困难
‧做恶梦
‧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
‧恶心
‧记忆力减退
‧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
‧注意力不集中
‧子宫痉挛
‧晕眩、头昏眼花
‧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
‧反胃、拉肚子
二、面对地震 专家教你消解心理恐慌
  遭受震感的人,可能会产生两种心理:一是抱怨,地震了,为何事先没预报;二是恐慌,担心在下楼或乘电梯时发生意外,尤其对高层建筑避险心有余悸。这些都是正常心理。因为不确定性和应急性是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重要特征。心理医生关注的是,公众在恐慌后,如何调整心态,增强预防理性。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面对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突发事件,抱怨愤怒无济于事,也于事无补。这时若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理性的反应,就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减少伤亡和损失。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即地震发生后,若能镇定自若地在12秒内迅速躲避到安全处,就能给自己提供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否则凶多吉少。日本曾有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冷静和好心态就是逃生力和减灾力。
保持良好心态,往往能规避突发事件所带来的灾害。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有力;心理素质不好者,如平素胆小怕事者,见灾难临头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不知赶快逃离,最终遭致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难、死亡等危险,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也是心理表现的应有之义。但是,除了这些“应有之义”之外,人们更应该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害怕不是办法,担心无济于事,既来之,则安之,坦然面对,设法解决,这才是成熟心理的凸显。
专家认为,人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方式,既与个体特征有关,也与训练有关,平素加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进行这种训练,是非常有益的。
如日本的抗震防震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每年的9月1日还是全国的防灾日,都要组织大规模的防灾演习。而我们安全预防教育则相对匮乏,比如许多高层建筑职员不掌握自救知识,没经过逃生演练,由于无知而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其实,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肯定优于普通建筑,并且设有若干应急楼层,知道这些,自然就能冷静应对了。
1、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
交流
l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l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
l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休息
l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l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的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l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让时间抚平创伤
l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是正常的现象
l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2如何疏导恐慌情绪
  面对突发事件,感到心理压力大时,应当与亲朋好友多沟通,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大胆说出你的恐慌。这时最好选择电话、上网等方式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有发怒等不良情绪出现。同时,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看小说,写日记,收拾家务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转移自己的情绪,并保持良好的睡眠。
  家里的老人或者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表现:易怒、兴奋、不安、絮叨,甚至联想到以前的一些负性事件等。这时,家人要尽量理解,最好能够在一起,以增强相互的依赖和安全感。要充分尊重他们的情绪反应,使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充满自豪与信心,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几率,用自己的信心去鼓励和激发亲人。
3如何应对痛失亲人哀伤
  每一段哀恸历程都是沉重的,而如果亲人的死亡是突如其来的,是完全在意料之外的,那么这样的冲击往往较可预期的死亡(如亲人是因为癌症病故等)更加的令人难以承受,也使得哀恸反应可能会更强烈,哀恸的历程会持续更久,而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意外死亡正是如此。
  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怨恨逝者弃己而去,或埋怨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过失)、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等。
  在哀痛之余,很多人还会梦魇和自责,想象原本可以把亲人救出来,然后把亲人的死亡当成自己的过错。这时候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需要安抚生还者的情绪,让他们明白是自然灾害夺去了他们的亲人,而不是他们的错。
  同时,生还者应该早日坚强起来,学会适应逝去的亲人已经不存在的新环境,扮演一个以前所不习惯的新角色,并掌握以前不具备的一些生活技巧,从而适应新的环境。如果不能认识到环境已经改变,从而重新界定生命的目标,就容易长期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对健康是极不利的。
三、危机心理干预
据采访调查,许多灾民在地震后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多数人无法摆脱地震造成的心理阴影,例如噩梦连连,“闭上眼睛,就是房屋倒塌情景。”;或者是整天头晕,眼前所有的东西都在晃动,双腿无力。
  专家称地震后"心理疾病"的患者有三种。一是过去患有某种病,治好了,这次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又诱发了旧病;二是年迈体弱,各种生理机能衰退,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由此又致使内分泌失调或某些生理机能更加衰退,诱发了头晕、头疼、心脏病等;三是纯粹因地震致使精神紧张、心情恐惧,加上余震不断,产生条件反射,余震一发生便更加恐慌不安,心情烦躁。
  回顾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其造成的心理创伤对受害者产生了持久性应激效应,长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亲人震亡和无亲人震亡者的心理感受不同。震后余生的人出现了一些创伤后应激性障碍,他们中患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的比例高于正常的数据,有的高于正常值3到5倍。很多人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紧张焦虑,每到“7·28”便会触景伤情等,那些经历了地震创伤的人群患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人群。
  中国心理健康协会的教授肖水源认为,“灾难会在人身上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折磨一生,改变病人的性格,甚至导致极端行为如自杀和暴力。”
1什么是危机心理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在地震期间,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2怎样进行心理危机心理干预
  危机干预的时间一般在危机发生后的数个小时、数天,或是数星期。危机干预工作者一般必须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精神科医生等。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范围很广泛,既包括身体有创伤的人,又包括与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一线医护人员、应急服务人员、志愿人员,他们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不愿公开就医的人和有担心恐惧的普通大众也需要心理上的援助。危机干预的方法有多种形式。危机心理咨询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危机心理发展有特殊的规律,需要使用立即性、灵活性、方便性、短期性的咨询策略来协助人们适应与度过危机,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心理支持性团体在危机干预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八招教你震后自我情绪调整
l 避免、减少或调整压力源:比如少接触道听途说或刺激的讯息。
l 降低紧张度:和有耐性、安全的亲友谈话,或找心理专业人员协助。
l 太过紧张、担心或失眠时,可在医生建议下用抗焦虑剂或助眠药来协助,这只是暂时使用,但可有较快安定的效果。
l 做紧急处理的预备:逃生袋、电池、饮水、逃生路线等,多点准备可让自己多一份安心。
l 近期少安排些事务给自己,一次处理一件事情。
l 不要孤立自己。要多和朋友、亲戚、邻居、同事或心理辅导团体的成员保持联系,和他们谈谈感受。
l 规律运动,规律饮食(尤其青菜、水果),规律作息,照顾好身体。注意这段时间免疫力容易变差,小心感冒。
l 学习放松技巧,如听音乐、打坐、瑜珈、太极拳或肌肉放松技巧(可请心理专业人员教导)
四川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编辑整理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hehuigongzuo.fengbb.net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86
注册日期 : 09-11-10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日 三月 28, 2010 7:42 pm

救灾人员的「心力交瘁」症候群
救灾各阶段的人员凭着协助受灾者需求的热望,置自己于前所未有的要求下。很多工作人员把所有时间***给灾变带来的任务,至少在灾后初期。随后当秩序恢复,有一些工作人员,尤其是志工,回到平常的工作,而同时又想继续其救灾工作。工作过度的结果是「心力交瘁」症候群──即一种耗尽能量、易怒、疲倦的状态,明显降低这个人的功能。防制「心力交瘁」症候群的最好办法是有所预期,对前兆有警觉,并断然采取行动纾解压力。有四方面的症状可资辨认:
1. 症状
思考的:心理混乱、思考缓慢、无法做判断和决定、没有能力构思各种选择或安排工作顺序、评估自己功能失去客观性等。
  心理的:忧郁、易怒、焦虑、过度兴奋、过度愤怒的反应等。
  身体的:体能耗尽、没有精力、肠胃不适、胃口问题、忧虑生病、睡眠疾患、发抖等。
  行为的:过度活动、过份疲乏、无法用语言或文字表达自我。
2. 处理
第一步是知道、警觉、而且当症状出现时能辨认。越早辨认出症状越好。所有人员都需要知道早期症状,才能辨认自己身上以及同事身上的症状。任何人观察到自己或他人的症状,都该报告督导。督导也需要在工作人员身上警觉到早期症状,才能介入处理。
督导应该找当事人谈谈,并引导他辨认自己身上的症状。督导应该解除当事人的职责一段短时间。给予「正式」停职的许可,指出当事人如何因失去效率不再帮得上忙,可以去除其离开工作活动的内疚。向他保证他可以再回来,而且短暂休养后将有长足的改善。督导一开始应说服当事人自己休息几天,但必要时应该下命令。该症候群可能早早出现,也可能灾后好些时候,从两周到一年才出现。平均来讲,似乎四到六周内大部份症状会出现。
灾难反应项目计划
工作人员应该熟悉「淡出」的现象,亦即灾后阶段失去热诚、精力、及对灾难纾解项目(特别是紧急行动团体)的投入。此现象似乎最可能发生在问题慢性化、令人挫折、令人灰心的希望幻灭阶段。这会反映在机构的志工流失、无力感、以及越来越多不知为何而战的感觉上。警觉到此一现象的工作人员可协助改变局势,不管是在自己的机构或其它接触到的机构里,办法是帮助机构蜕化成其它活动,和发展新目标。
当事人资料单
每位当事人都应填一张资料单。本手册所附的样本格式可利用或修改,来适合某特别项目的需要,单上应保持与当事人有关的所有实时信息和行动。这样提供服务计划的办公室才能够评估,灾后不同阶段所需要或用到的服务种类,以及要得到这些服务会碰到的问题。
         当事人资料单
              
工作人员:___________

当事人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永久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暂时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种族: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层(圈出来):0-19, 20-39, 40-59, 60+ 性别:男____女____
惯用语言(如果不会国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紧急时联络亲人的名字与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尽量详尽确实地填入以下各项:
(1,2)填入接触的日期,并用小时为单位,注明直接花在当事人的时间,比如 1/2小时,11/2小时。
(3)描述你所见最急迫的问题,比如哀悼失去所爱之人,失去财产或收入的忧郁,和灾变本身或其效应有关的一般情绪压力,灾前就明显存在的困扰,受灾变影响而恶化等,列在下表。
(4)填入你所估计,当事人问题的严重性:轻度、中度、或重度。 
(5)填入问题的处置,比如以运输的方式,给予直接协助;口头支持其情绪压力;转介给红十字会、医疗照顾、专业心理协助等等。


接触

(1) (2) (3) (4) (5)
 日期 接触时间    呈现的问题    严重性   处   置



































铁轨上的悲剧
~从创伤反应到危机辅
黄龙杰
(本文节录自「抢救心理创伤」一书,张老师文化2008出版)
灾难后的早期心理介入,又称「危机介入」或「危机辅导」。在众多模式里,「二安/二解/二预」的模式易懂易记,值得推荐。
1. 「二安」是指「安身」和「安心」。
2. 「二解」是指「纾解」和「了解」。
3. 「二预」是指「预测」和「预备」。
危机介入除了抢救、医疗、饮食、安置、通讯等工具性的援助,在心理层面应提供情绪支持、机会教育,协助解决问题,并筛检出少数心理受创严重者,转介后续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2006年3月10日凌晨,台湾发生铁路史上最严重的工安意外。因台铁管制人员未依标准流程执勤,在北回铁路施工的五名资深工人遭自强号列车追撞,不幸丧生。次日我打开电视,转到某新闻台的报导,却看见记者在采访一位命理师,摄影镜头跟着她把台北车站绕了一圈,女命理师捧着罗盘,大谈台铁的风水如何不好。笔者听完之后,只觉哭笑不得。
谁需要危机辅导?
从心理创伤和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这件悲剧的若干当事人,其实急需危机辅导(crisis counseling / crisis intervention),协助其心灵疗伤,走出阴影。这些人包括:
1. 唯一的生还者
2. 相关人员(特别是火车司机,和受处分最重的人,如副站长)
3. 五名罹难者的众多家属
4. 罹难者朝夕相处的同事
5. 消防与救护人员
先谈这位唯一的生还者林先生。根据新闻台报导,事发以来几天他一直吃不好睡不好,挥不去火车撞上同仁后的悲惨画面,也一直回响着道工班长最后那句话:「免惊,火车不是走这里。」在电视镜头前他显得憔悴疲惫,同事好意准备的猪脚面线也食不下咽。这是很典型的「创伤后压力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s, 简称PTSR)。
在欧美先进国家,任职单位即刻会安排心理师或精神科医师介入,进行危机辅导(或称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aid),以降低日后恶化为「创伤后压力疾患」(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简称PTSD)的机率。
根据美国全国受难者援助组织(NOVA, 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Victim Assistance)的作法,危机辅导最主要的程序包括V&V(「二解」)和P&P(「二预」)。所谓V&V指的是Ventilation & Validation,此处暂且翻译为「纾解」和「了解」。P&P指的是Prediction & Preparation,个人暂译为「预测」和「预备」。
以这种一起出勤,却只有自己侥幸逃过一劫的遭遇,幸存者除了惊吓过度的不真实感之外,通常也会有很深的罪恶感,自责当时为什么没有来得及示警或者救人,也可能会强烈地怨天尤人。这些强烈的情感在数日内亟需「纾解」,他所需要的是包容、接纳式的「了解」。
「纾解」和「了解」的关系,有如投手和捕手的合作,当事人就像投手投出力道强劲的语言和眼泪,倾泄出大量的情绪。辅导者这个心灵捕手,则用同理的聆听和注视来接球,再适当地利用点头、和情绪反映等肢体或语言讯息,把球传回去。让投手确认「你收到了」,「你懂我了」,他才会放心地一球一球继续投下去。在这种情感交流建立的信任关系下,真正的情绪疗愈才能发生。
同理心──做他的心灵捕手
一般人怕当事人越陷越深,通常会以理智的劝告来压抑其情绪,比如「不要想太多啦!」或者讲好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看老天爷对你这么好,我们一定要往乐观的方向想」。很可惜,这种方式通常会阻断其情绪疗愈的自然过程,当事人可能会陷入「哑巴吃黄莲──有苦难言」的困境,变得更孤绝、无助、愤懑。
想想看,你不小心吃进满嘴辣椒,难道不会急着吐出来:「好辣啊!怎么这么辣啊?」这时候,如果身边的人都异口同声说:「不会啦,有什么好辣的,要往好的方面想,不辣不辣。」甚至说:「不要叫了,你要坚强!」你会做何感想?所以「纾解」和「了解」听起来简单,却常需要受过训练,能充分展现同理心的技巧,否则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
「预测」和「预备」则是引导当事人改善现况,解决眼前的问题。辅导者可以用问句来引导当事人,做很短期的计划,目的是救急──度过燃眉之急。当事人情绪有了适当的宣泄之后,可以问他:「接下来,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未来一两天,什么是你最担心的事?」当事人的心情可能乱糟糟,这些「预测」性的问题可以帮忙理出头绪。「预备」性的问题则引导他往采取行动的方向走,使其可以逐渐掌控情况,脱离无力感。
比如,当事人担心一看到铁轨,就会浮现血淋淋的画面,或者晚上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辅导者可以问他:「假如真的发生这种情况,你可以怎么办?」「可以在心里向自己说什么?或者事先可以做些什么?」当事人也许可以因此计划好,在接近火车站前,一路念「阿弥陀佛,祝福你们早日到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计划好,先去看医师拿安眠药,晚上就不必事先焦虑失眠。
辅导者必须向当事人强调:他的身心痛苦是「非常状况下的正常反应」,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反应也都大同小异,应该会在几天到几周内大大改善。当事人通常会因此安心许多。
除了这位生还者之外,其它直接相关人员,特别是火车司机,也需要危机辅导。对司机员来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内咎一定非常深。尤其撞上铁道工那一幕和事后目睹尸体的画面,恐怕会如影随形困扰他很多天。如果未经过「二解」和「二预」协助,有可能会出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的效应,日后重返司机座会有心理障碍。
至于失职受处分的人,如副站长,内心想必五味杂陈,除了自责,还有千夫所指的羞愧,很容易疏离群体,说不定还会考虑引咎辞职,离开伤心地。危机辅导的重点除了前述的「二解」和「二预」外,还要追踪留意其是否有借酒浇愁,引发忧郁症,甚至监测和预防其因罪恶感寻短的可能。
先危机辅导,再悲伤治疗
五个破碎家庭当然是另一个值得关心的焦点。人之常情,在丧亲之后都会有一段伤恸哀悼的历程,但重大意外,特别是人为疏失造成的意外,会造成心理学上所谓「创伤性的哀恸」。家属除了顿失亲情和家中生计的倚靠者,回忆里还会饱受悲剧性的死亡意象(如认尸的画面)所干扰,满腔悲愤,想找人负责、赔偿、还他们一个公道。比起克服平常的丧亲之恸要困难很多。如果可能,除了危机辅导,最好能透过当地的卫生局「小区心理卫生中心」或「被害人保护协会」,转介心理师,进行几个月的「悲伤治疗」(grief therapy)。
危机辅导是短期的介入,悲伤治疗则是较长期的服务,目的是协助家属
走过哀悼 (grief)历程的五项任务 (WilliamWorden, 1991)
• 接受失落的事实
• 经验悲伤的痛苦
• 重新适应死者已不存在的新环境
• 将情绪活力重新投注于其它关系
• 重新建立因失落而遭挑战的信念与哲理系统

目前对家属所做的危机辅导,除了「二解」和「二预」外,前面还要加上「二安」(S & S)──「安身」(Safety)与「安心」(Security)。
所谓「安身」,是指相关单位应尽速协助丧葬和抚恤,使罹难者早日入土为安,并且使其父母子女日后衣食住行等生存需求,优先得到基本安顿。「安心」则是辅导者在接触家属时,要抱着尊重包容的态度,能有同情的理解,不批判家属情绪性的冲动言行。也要确实为家庭的隐私保密,这样才能赢得家属的信任,有机会进行后面的「二解」和「二预」。
安心团体:心理学式的集体收惊
至于和罹难者朝夕相处的同事,他们受到的心理冲击也不应忽视。特别是目击出事现场,甚至参与善后的员工,也应该有机会得到危机辅导,这时可以采用团体而非个别的方式来进行。重大意外后的团体辅导叫做debriefing,中文译名颇为分歧,笔者暂译为「安心团体」或「减压座谈」。根据美国红十字会的作法,最好在事发后7天内尽快举行,由受过特别训练的心理专家主持。这不是行政单位的检讨或批斗大会,而是藉由特定的程序,提供安全的气氛,「让同伴间表达并分担感受,藉以了解彼此对创伤经验的共同反应,并讨论有利于适应的应对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心理学式的集体收惊。
最后,救难的消防,警察或救护人员,因为目睹而且接触尸骸,也容易有若干创伤后的压力反应。比如回家后梦见亡者,以后抢救其它灾难时又会回忆起这次的血腥画面,而感到身心不适甚至畏惧任务。也有人会变得神经过敏,容易失眠发脾气,这些反应和罹难者的同事可能大同小异。或许警消救护人员因为过去有较多经验而「心理免疫力」较强,但参考先进国家的制度,并且酌量此次现场的惨状较为严重,仍应尽快提供「减压座谈」,鼓励参加,使参与者能借着人际的情绪支持,早日走出心理的阴影。
依台湾的民情,相关人等一定早就上庙烧香、收惊、改运、喝符水,以及请法师到现场念经超渡,这些都是很合宜正常的措施。本文所提供的建议,只是站在心理建康的角度,想辅助传统的民俗疗法。希望有一天,台湾的职场都能提供这些创新的制度,让悲剧的创伤性冲击能在第一时间减弱,减少相关员工罹患心身疾病或精神官能症的可能性。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hehuigongzuo.fengbb.net
Admin
Admin



帖子数 : 186
注册日期 : 09-11-10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
帖子主题: 回复: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Empty周日 三月 28, 2010 7:43 pm

返回页首 向下
http://shehuigongzuo.fengbb.net
 
四川“5、12特大地震”灾后心理救助知识汇编
返回页首 
1页/共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社工百科网 :: 社工案例 :: 小组工作 :: 灾难-
转跳到: